CRM軟件的成功實施可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里所說的核心競爭力指的是在你和其它企業競爭的時候,并非是一個抽象的企業在競爭,而實際上是內部多項活動在做競爭,這些多項活動,唯有凝結成為不依賴于某個人(比如企業家),才不至于會被競爭對手復制的一整套知識、技能與經驗,這樣的話,企業才能夠真正擁有長期持續增長的競爭優勢。
縱觀國內CRM供應商現狀,我們可以從繁榮中看到存在不少的誤區:
第一是將銷售和咨詢人員的能力等同于核心競爭力這或許只能說是一種比較競爭優勢,因為在某一階段或是某一項目上通過對銷售和顧問經驗的依靠可以取得優勢,短期內不僅有利于人員,而且還有利于公司,不過,市場的發展肯定會使行業中人員不斷流動加劇,而此優勢必將逐漸的喪失。這種案例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企業中都很多。今天的合作伙伴、員工,明天或許就會成為競爭對手。國內的ERP市場我們可以借鑒一下,早在93-96年的市場啟蒙階段,當時國內最好的銷售和咨詢顧問都被FOURTHSHIFT和SSA就聚積了,這ERP產品是當時市場上最主要的。不過,如今原有的ERP產品由于各自的問題慢慢退出了ERP的主流產品線,然而,現在很多SAP和ORACLE等的核心人物卻都是從FOURTHSHIFT和SSA出來的。
第二是將資源優勢等同于核心競爭力
這個誤區就是擁有ERP、財務等其他產品線的大量客戶,或者是在某個行業中的供應商。此部分并不足以真正代表供應商可在CRM系統此領域有所作為,可能會在與原有其它系統的集成,或者是對本行業用戶關系的把握上占優勢,而其他方面則還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挖掘。
第三是將比較競爭優勢當成核心競爭力
對于競爭優勢與持續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的區別不懂得去比較,舉例來說,為了要保持領先優勢,一個服用興奮劑的冠軍就會不斷以身體為代價來換取此種領先優勢。這用在CRM上非常適合,為了短期利益,供應商在CRM市場中也往往會嘗試這種“興奮劑”,如供應商常常會以低價格作為打擊競爭對手的利器,這種價格戰,倘若是單以這個作為某項目在特定條件下的法寶的話,那么也是無所謂的,以此掘得第一桶金后,持續加以彌補與競爭對手在其他方面真正的差距。不然的話,很容易導致一種依賴性,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退出主流市場。在此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比較競爭優勢是一種基于CRM產品或是服務的優勢,這是一種外在的能力,內在的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它是基于“組織”的運作能力,所以,供應商的核心競爭能力并不包括基于資源獲得的優勢和基于權力獲得的關系或是整合。比較競爭力但并非是核心競爭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價格、員工能力、軟件功能以及是“核心技術” 等。
其實銷售過程的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CRM與ERP是有很大區別的,不一樣的行業或是同樣的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相對于具體的CRM系統的功能要求也有所不一樣。供應商在如此一個市場面前,就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如何將市場更好的細分,推出競爭力的產品以及準確尋找各自發展的方向將成為供應商需要關注的問題。
CRM供應商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不容易被對手復制的一整套知識、技能與經驗又什么 ?對于這些種種問題,從業界專家對國內CRM市場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行業的需求及成功實施經驗
因為CRM系統市場非常大,所以在市場的起步階段應當主攻幾個行業,而在這幾行業中,能夠通過項目實施經驗的積累來逐步熟悉行業需求,或是精通行業的運作將這部分的需求完全結合到CRM中,并且對CRM的行業版本或是系統版本進行不斷的完善。 CRM系統供應商最終甚至能夠脫離于某個具體產品,作解決方案銷售,這就是供應商之核心競爭力。比如,現在國內CRM市場的金融、房地產、電信、醫藥、制造等行業,他們都為供應商競爭力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嘗試空間,現在華南的房地產行業中形成的競爭力具有代表性的是創智(POWERCRM),而對于其它更廣闊的行業空間則還有待更多的供應商去填補。
2.品牌優勢及成功案例
一般情況下, CRM市場在發展的初期都能獲得更多的客戶群,形成品牌優勢以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因為客戶群相對比較大,所以要把各行業的統一需求提煉到標準版當中去,如此要求的話,相對于標準版的產品功能會更加強大,版本升級更及的時候;因為數據挖掘和相關的CTI的產品也屬于CRM產品線,同時也要求產品線更寬,對各行業客戶的統一需求更加可以符合。
如此的話,一旦逐步啟動了CRM市場 ,在更多的行業客戶與其它行業的客戶發展中,比之其它競爭對手更具有CRM品牌及成功案例等的綜合競爭優勢。
3.靈活的客戶化工具
對CRM解決方案強與弱的衡量,即要看這個產品能否將客戶靈活的組織管理方式與考核體系映射到系統當中。如此是為了將用戶不同的管理意圖最大程度的體現出來,不論是在軟件體系設置,還是在模塊搭建上都必須要靈活多樣。如國外的產品:SIEBEL、SAP、ORACLE,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真正的企業管理軟件就是因為這一點。甚至Saleslogix等其它國外針對中小企業均具備較靈活易用的客戶化工具及平臺。如今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CRM產品,如客戶管理、銷售管理等很多功能都是非常相似的,真正具備一定特色的產品卻很少,它們表現出來的功能并非是供應商核心的東西,而且它的實現能夠模仿性非常強,如此發展的結果就是不少產品越來越缺少特色。現在本土的供應商要做出靈活的客戶化工具從技術上或者從整個系統的底層搭建上,事實上還是有難度的,要完善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4、把SFA作深到一門精
SFA(Sales Force Automation,銷售能力自動化)是CRM的起源 ,如今市場上對CRM的需求很多均是基于SFA的功能或者是功能展,通過把現在SFA的功能做進一步的深入,如增加產品配置管理、定價引擎以及是傭金管理等一般SFA 不具備的功能,然后再增加與office等系統的集成 ,這對廣大國內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普遍需求能夠真正地滿足。